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五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

来源:新华社 2021-10-18 17:34:1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他们步履不停,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体察民情,为民代言。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集体采访,五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以“云上”交流的方式,分享履职故事。

  曾经毛乌素沙漠“沙进人退”的真实写照和痛苦记忆,深深扎在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银的心里。“我从小恨透了风沙,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制服‘沙魔’。”

  石光银童年生活最深刻的印记,就是“飞沙走石”和“搬家”。一场场风沙过后,庄稼、房屋都被沙子给埋了。记忆中,他的父辈搬了九次家。

  三战“狼窝沙”时曾两战两败,严重挫伤了治沙人的积极性。每每遇到困难,石光银会想到被沙子吞噬的童年伙伴,想到在风沙中艰苦生活的百姓。“风蚀沙埋,他们连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只有治住沙子,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作为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人物,石光银40多年来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荣获“七一勋章”。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将治沙进行到底。”他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老共产党员,更要履好职,将治沙与致富、乡村振兴相结合,发扬老黄牛精神,创造更大价值。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设在街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了长宁区虹桥街道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

  “立法走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走出了家门,敞开了心门。”长宁区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通过参与,居民们对法律草案提出意见建议,更主动地用法治思维商量和解决问题。

  十多年前,朱国萍向居民公开手机号码,每天24小时开机。如今,“萍聚工作室”作为朱国萍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就设在马路边。“人大代表与老百姓之间‘零距离’!”

  小区里“停车难”成了“老大难”,怎么解决?朱国萍把物业、业委会、有车族、无车族召集起来,商量出“绿化上墙”方案,腾出近200个车位。“用群众的智慧解决群众的难题,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生动案例。”

  四子王旗,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透过手机镜头,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格日勒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朝勒孟向记者们展示了帐篷外的草原景象。

  “嘎查”是蒙语中“村”的意思。朝勒孟所在嘎查总面积464平方公里,有草场69.6万亩。他带领嘎查牧民,发展“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从等待“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搞旅游,搞活了经济,也解放了思想。牧民布日格德,曾因羊价下跌欠了不少债,2016年办起牧家乐后,一年纯收入10万多元,当年就还清了债务。如今,全嘎查105户牧民已有80多户建起了牧家乐。

  “我们嘎查脱贫了,牧民生活越来越好,大家都说只要坚持跟党走,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朝勒孟说。

  草场是牧民的命根子。过去,由于过度放牧和干旱等自然因素,四子王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今,在朝勒孟带领下,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美丽与发展双赢,“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草原,这是牧民长久富裕的根本。”

  建成环村公路,依靠传统畲寨开发乡村民宿和传统美食,发展乡村旅游……谈起村庄变化,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兰念瑛如数家珍,仅2020年村里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我会继续聆听群众心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对于未来,她已经有了计划。

  “下一步,我们还要全力‘引凤归巢’,让农村成为前景广阔的舞台,吸引更多在外创业打工的群众回家创业,成为新型农民。”兰念瑛说。

  罗应和就是回乡发展的典型。

  2015年,外出务工的他创业失败后回家务农。老家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斗底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不通自来水,不通硬化路。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不少群众对搬离故土心存焦虑,罗应和第一个签下了搬迁协议。他走家串户,给村民们讲政策、算细账,并带头拆除了自家旧房。坚定了信心的乡亲们,全部签下协议,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

  2016年11月,安置点设立新民社区,成立党支部,罗应和被选为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人住下,如何让心留得下?罗应和对接相关单位和机构,探索开办移民培训夜校、搭建社企供需平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等,让搬迁群众不仅安了家,更安了心。

  搬迁5年多来,新民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群众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0多元,是搬迁前的3倍,“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罗应和说,未来路还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更感责任重大,要及时将搬迁群众的殷切期盼传递上来,把党的政策第一时间传达下去。(记者 任沁沁)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