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铁纪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2020-11-13 10:24:5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10月下旬,笼罩在烟雨中的丽江市玉龙县拉市海,斑头雁、赤麻鸭、黑鹤等三五成群或栖息在微黄的芦苇丛中,或在湖中扎猛子找寻鱼虾,犹如一幅水墨画。

  今年候鸟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拉市海。现在拉市海的鸟类增加到200多种12.2万多只,实现了“人退鸟进”,成为“观鸟圣地、研学天堂”。据拉市海景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拉市镇党委书记李江涛介绍,目前拉市海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该地环境保护最直观的效果就是水质保持向好,候鸟数量不断增多。

  拉市海位于玉龙县城西面10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自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了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活动及设施未根本整治等问题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吸取惨痛教训,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最扎实的作风,敢于动真碰硬,狠抓整改落实。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各主责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责任,一以贯之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举一反三加强制度建设,督促建立健全明确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常态化的环境保护定期自查制度、规范的信息公开制度和环境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环保责任意识,坚决打赢“拉市海生态环境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攻坚战。

  在铁腕整治下,2018年10月8日起,该市全面取缔拉市海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季节性核心区的旅游活动;全面禁止拉市海水上旅游活动,收缴船只及附属设施1.3万件,拆除码头16个;全面禁渔禁牧,累计拆除核心区和季节性核心区违章建筑93154.88平方米;实施环湖岸线清理和生态岸线修复,复垦和恢复原貌土地494亩。依法取缔玉龙生态度假区高尔夫球场,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287平方米,恢复植被。马场从54个减少至7个,马匹数量从4500匹减少至1500匹,并规范骑马旅游活动,将涉及核心区和季节性核心区范围内的马场全部取缔拆除并恢复植被。投入5亿元实施拉市海综合整治提升“六个一”工程,一个搬迁安置点、一条沿湖公路、一个中心集镇、一项环湖截污工程、一条环湖栈道、一条特色旅游观光线路,全面提升拉市海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今年9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搬迁安置点已建成交付,靠近拉市海边的34户居民大部分完成了搬迁工作。

  为确保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市纪委监委建立专门工作台账,实行优先办理,加大直查快办快处和督办力度。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多次率队深入拉市海对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发现指出问题,强化对整改工作的跟踪问效。同时统筹市、县、镇纪检监察力量进行跟踪式常态化监督,建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违纪、失职渎职的行为,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对在生态环境整治中工作不力、推进迟缓、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发现问题实行快查快办,严查快处一批环保领域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环保责任不落实的失职渎职违纪行为,实现问责一人、警醒一片,释放环境保护有责必问的强烈信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坚决整改环保督察组指出的各项问题,促使拉市海转轨步入生态旅游的“绿色探索期”。

  “现在接纳了120多名村民就业,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产值突破2000万元。去年户均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远高于拉市镇居民人均13595元的水平。”玉龙县拉市镇均良村委会均良下村合作社玫瑰庄园的负责人说,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乡村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饱尝拉市海环保整治后的生态红利。

  望湖、观鸟、赏花、骑马、民俗体验的新旅游模式在拉市镇悄然兴起,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气象。数据显示,拉市海今年国庆期间接待了5.4万游客,和去年同比恢复了70%左右。(秦明媛)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