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砺剑,忠诚担当——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政治建设综述

来源:新华社 2021-11-03 17:38:2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自今年2月底以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在各地集中开展,300余万名政法干警参加。

  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四级齐抓、条块联动,政法机关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增民利的措施更加有力,忠诚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忠诚——浸入血脉的基因

  国庆节前,西藏那曲市安多县雁石坪一级公安检查站像往常一样检查着过往车辆并提供救助。

  雁石坪一级公安检查站地处青海、西藏交界处,海拔近5000米,自然气候条件恶劣,高原病在每一位民辅警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雁石坪一级公安检查站的民辅警秉持人民在我心中的初心,把忠诚写在国道上。

  雁石坪一级公安检查站站长贡秋旺堆说,检查站特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民辅警们不单单要守好这个点,更要以强烈的政治忠诚守好青藏公路这条生命线、民族线、幸福线。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伟大的精神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青藏公路是先辈们用生命铺就的‘幸福路’‘团结路’,如今我们扎根在这里,就要从中汲取力量。”去年4月来到雁石坪的年轻民警寇永发说,经过一年多基层工作的历练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思想淬炼,已把“甘当路石、奉献终身”的精神融入血脉,把守好这个关口就是守护了人民幸福、民族团结作为一种信念追求。

  筑牢政治忠诚是党中央对政法队伍的一贯要求,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首要任务。孙力军、王立科、龚道安、邓恢林、刘新云……这些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被查处,昭示了教育整顿聚焦清除害群之马、着力维护政法队伍肌体健康的决心。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是政法队伍的忠诚本色,也是教育整顿的目的所在。

  如何将忠诚根基筑牢夯实?教育整顿期间,各地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作为第一要求、把讲忠诚作为第一标准,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江西省注重用活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强化政法队伍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同时开展全员政治轮训,举办政治轮训班852期,轮训干警12.7万人次。重庆市坚持以政治教育为引领,紧扣忠诚纯洁可靠这一根本要求,将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有机融合。河南省安排警示教育“廉政课”,教育广大政法干警深刻汲取甘荣坤、秦玉海、于东辉等人严重违纪违法,特别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教训,清流毒、铸忠诚。

  标准之高前所未有、要求之严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是政法干警对教育整顿最直观的感受,这次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在教育引导着政法干警做政治忠诚的模范,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担当——坚守心中的信仰

  执法司法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

  今年2月,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钟某某故意杀害邓某某的证据不充分、事实不清楚,决定对钟某某作存疑不起诉处理。

  遇害者家属陈某某认为不起诉决定错误,向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鉴于案情重大、申诉人申诉意愿强烈,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决定就陈某某申诉案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律师等担任听证员,并为申诉人委托法律援助律师。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理工大学对外联络中心主任刘光萍参加了这场公开听证会。“公开听证就像庭审一样,通过充分的释法说理,消除申诉人不解,做到案结事了。”刘光萍说,这样的听证会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作为,不仅锻炼了队伍的办案能力,还坚持了“不枉不纵”客观公正立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了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的目的。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执法司法人员要勇于担当,在履职尽责中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凯俊说。

  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期盼。

  曾经,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释法说理不充分、化解矛盾不到位、办案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影响着政法队伍的形象和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对此,全国和省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公室把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政法单位从信访案件入手,对复杂疑难信访案件,采取领导包案、交叉评查、提级办理等方式,推进问题解决,防止信访事项简单交办“回娘家”、案件化解“走过场”。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通过集中评查化解行动,化解息诉一批、依法终结一批、问效追责一批,最大限度实现息诉息访。

  如何化解“案结事未了”的难题?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逐案确定承办单位、承办人员,开展排查整治“案结事未了”等问题,引导执法司法人员落实司法责任,把信访矛盾化解在首办环节、化解在前端。

  为民——厚植人民的情怀

  今年5月,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法院全面推广“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机制的建立,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效之一,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扶。

  近日,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法院法官刘东奎接到所联系的青龙乡干部的电话,咨询该乡黄岭村古场镇复建纠纷案。

  案件的起因源于黄岭村一处废弃的古场镇,当地决定对其进行复建,但需先解决古场镇23户农户的宅基地问题,其中涉及宅基地继承、买卖纠纷、复耕政策等,法律关系较为复杂。

  因案情较为复杂,刘东奎便邀请青龙乡干部到法院进行当面沟通,详细听取情况介绍后,向他们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提供法律意见和处理建议,指导其依法化解矛盾,从源头上控制纠纷进一步扩大。

  “很感谢法院提供的专业建议,我们回去后将认真吸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确保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青龙乡副乡长秦勇说。

  “教育整顿的目的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专职党务干部、法官助理李洋说,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必须要用心听民诉、用情化民忧、用理释民惑、用法维民权。

  千方百计为基层解难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法机关。

  各地推出一批群众叫好的民生实事项目,制定便民利民常态化、长效性制度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

  上海市法院系统抓实自我革命,集中力气解决“胜诉退费难”“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存量大化解难”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今年9月16日,“胜诉退费”、调解撤诉减半收费等各类案件实退3.05万件,实退金额2.68亿元。

  西藏自治区紧紧围绕政法机关主责主业,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876条,为群众办实事2万多件。特别是第二批教育整顿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整顿办在第一批教育整顿为民办实事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归纳并向社会公开了1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推动为民办实事活动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

  ……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政法队伍前进的不竭动力。广大政法干警表示,教育整顿净化了思想、纯洁了肌体、完善了制度,必将锻造出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记者 刘奕湛 周闻韬 朱翃)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6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2022年12月07日 19:10

嵩明县以“对标排头兵·勇做赶超者”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助企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机制,搭建政银、政银担合作新模式,聚焦金融营商环

2022年12月07日 16:48

12月4日22时06分,昆钢本部240万吨球团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低碳环保的昆钢新区260万吨球团生产线。

2022年12月07日 16:06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也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2022年12月07日 15:56

近日,由云南省水利设计院牵头的“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2#支洞下游面顺利完成灌浆试验。

2022年12月07日 11:10

12月2日,省水利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云一行到双柏县六街村开展挂包帮扶联建工作,帮助该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找准路子,破解难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2022年12月07日 10:09

各地连日来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在核酸检测、就医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07日 09:59

,今年以来,我省压实工作责任,利用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并通过“包保”责任等措施,切实提升农

2022年12月07日 09:56

12月5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如期开工,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涉及总投

2022年12月07日 09:45

12月6日,昆明多家电影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2月7日恢复营业,观众入场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22年12月07日 09: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